只有做好日常管理,才能因时制宜。模具管理、维修保养知识你了解多少?正如您对模具管理、维修和保养了解多少?(Part I),模具管理需要掌握模具信息,以便快速实现正确的生产调度,快速响应行业或客户需求的临时变化。
模具管理,需要掌握模具次数、模具常用模具、模具更换、模具型腔异常移动、健康型腔数等。如何对这么多模具的相关信息进行定期整理?事实上,我们可以利用“模具共模机制”和“模具管理流程”两种管理机制,配合数字化软件系统工具,利用数字化转型、工业4.0和智能制造等技术和方法,协助制造业在掌握以上五项重要模具信息,实现数字化、智能化管理。
模具共模机构
解决生产中单模多腔和共模的数量控制。
模具品号对比管理:
一套模具往往有一个公模、一个母模和一个模芯。不同结构的排列组合对应不同的产品编号,需要记录和管理。
模具共模管理:
模具往往有多个型腔或共用模具,但每个型腔的使用状况、损坏情况、健康状况等都不同,必须详细记录,作为排产时模具产量估算的重要依据。
模具管理流程
解决了上模后,发现模具不正常,只好下模生产其他产品。
每次模具使用、模具点检、生产入库等,不同阶段的状态记录。比如模具点检的状态如何?生产完成后,模具入库时,需要确认模具的生产记录,包括模具的孔数情况,每个孔的生产次数等,作为生产的依据后续维护。
模具状态管理
模具现在的状态是在仓库里,仓库在哪里?还是正在按什么顺序使用?模具退了吗?等等,显示模具当前状态。
模具管理
管理模具生产使用次数、模具生产质量状态记录等。
维护管理
如果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生产质量出现异常,则需要进行维修。如果请外部厂家维修,维修情况如何?什么时候维修完毕,入库?
维护计划
计划维护计划。模具使用一定数量、一定时间或其他特定标准后,需要定期检查记录和维护,以确保模具的正常率和可用率在一定标准以上。任何时候。
模具历史
您可以看到模具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发生了什么。综合以上4点,包括模具状态、模具记录、维修记录和保养记录等。
- 模具记录:模具经历了什么?例如模具由公模、母模和模芯的组合组成,试模情况,用什么机器生产的。
- 模具记录:规划模具的寿命和老化,根据模具生产记录显示当前状态。
- 维修记录:统计历次模具维修记录,做了哪些维修项目?邀请哪家外部制造商进行维修?维修状态如何?更换了哪些零件?
- 保养记录:模具定期保养提醒、零部件淘汰更换记录等。
如果能够完整、真实、实时地记录模具管理过程中的信息,就可以快速、清晰地掌握模具的当前状态。数字化软件系统工具可以辅助制造业快速完成信息记录。这样,除了准确安排生产计划外,还可以根据保修计划对模具进行保养或维修,以保持模具的健康和可用性,从而保证生产质量,延长模具寿命.
概括
模具对于注塑行业来说非常重要,一个工厂可能有成百上千套模具。如果模具管理的方式是采用人工记录,比如在生产后,再用纸质或者excel表格来收集和记录模具相关的数据,这样不仅会增加一线人员的工作量,还会使数据更准确。
如何快速掌握工厂内每套模具的状态?可以考虑利用现代科技工具,如自动报表工具、系统辅助等,协助工作人员以最简单的方式将模具的状态信息数字化,帮助随时掌握每台模具的当前状态.
模具信息数字化后,还可以在生产执行管理系统中设置关键提醒点。在不影响生产的时间点对模具进行清洁、维修和保养,以保持模具的健康,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。只有随时保证模具的正常率,才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,使模具在重要的生产时刻保证整体产能的有效运转。